5CrMnMo和5CrNiMo钢传统热处理工艺:淬火预热温度500~600℃,加热系数a=0.8~1.0min/mm(空气炉),淬火加热温度是830~850℃或840~860℃,空气炉加热系数a=0.85~1.0min/mm,盐浴炉加热系数a=0.5~0.6min/mm,淬火介质选用油;锻模油冷后的出油温度一般是150~250℃,回火时先在300~350℃温度下保温停置,可防止升温过快时产生新的热应力导致锻模裂纹。
回火温度:5CrMnMo和5CrNiMo,34~39HRC,500~520℃;39~44HRC,480~500℃;42~47HRC,460~480℃。
改进型工艺是900~920℃或更高一些温度,目的是在淬火后试图得到板条状马氏体组织,以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但是时间上效果不大。5CrMnMo和5CrNiMo钢在油中淬火,除小型锻模外,尺寸大于350mm×400mm×300mm的大多数锻模,大部分截面区是不可能获得马氏体组织的,主要是上贝氏体+下贝氏体和极少量的马氏体组织,心部是索氏体+上贝氏体组织。
5CrMnMo钢500mm×700mm×400mm锻模高温加热油淬后硬度变化。
从硬度变化曲线看出,淬火后硬度在50~53HRC的纯马氏体区仅有2~3mm,能满足一般热锻模硬度要求39~41HRC的淬透深度仅在25~35mm。试验说明,在生产实践中,用提高淬火加热温度使锻模在淬火后得到板条马氏体组织的方法是不理想的。提高淬火加热温度将导致锻模淬火变形量增加,淬火裂纹敏感性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