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白点敏感的大型锻件进行锻后冷却与热处理时,若能将氢大量扩撒出去,同时尽量减少组织应力,就可避免产生白点。一般认为氢含量低于某个极限含量便不会产生白点(此极限氢含量与钢的成分、锻件尺寸、偏析程度有关)。
氢在钢中的扩散速度和锻件的温度、组织、尺寸等有关。氢的扩散速度与温度的关系:锻件在锻后的冷却过程中,当温度降至650℃及360℃时,氢在钢中的扩散速度很大。在此温度附近保温停留,便可使氢大量扩散出去。
由于锻后冷却过程所产生的组织应力是由奥氏体转变而引起的。因此,欲使组织应力减小,则要求奥氏体转变迅速、均匀、完全。从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可知,位于C曲线鼻尖处温度时,奥氏体转变最快,珠光体钢的鼻尖温度为620~660℃,马氏体钢为580~660℃及280~320℃。因此,当锻件冷却到上述温度进行等温转变,便可使奥氏体转变迅速,均匀,完全,这样也就大大减小了组织应力。
可以看到,减小产生组织应力的奥氏体等温转变温度,也正好是钢中氢扩散最快的温度范围。大型锻件防止白点的锻后冷却与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