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常见的缺陷有9类,分别是:开裂、叠料、波浪、拉毛、变形、毛刺、缺料、尺寸不符、坑、包以及压伤。
二、冲压件缺陷原因及预防
1. 冲压废品
1)原因:
-
原材料质量低劣;
-
冲模的安装调整、使用不当;
-
操作者没有把条料正确的沿着定位送料或者没有保证条料按一定的间隙送料;
-
冲模由于长期使用,发生间隙变化或本身工作零件及导向零件磨损;
-
冲模由于受冲击振动时间过长紧固零件松动使冲模各安装位置发生相对变化;
-
操作者的疏忽,没有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对策:
-
原材料必须与规定的技术条件相符合(严格检查原材料的规格与牌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工件进行化验检查。);
-
对于工艺规程中所规定的各个环节应全面的严格的遵守;
-
所使用的压力机和冲模等工装设备,应保证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工作;
-
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严格的检验制度,冲压件首件一定要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生产,同时加强巡检,当发生意外时要及时处理;>前沿数控技术微信不错,记得关注。
-
坚持文明生产制度,如工件和坯件的传送一定要用合适的工位器具,否则会压伤和擦伤工件表面影响到工件的表面质量;
-
在冲压过程中要保证环球(中国)腔内的清洁,工作场所要整理的有条理加工后的工件要摆放整齐。
2. 冲裁件毛刺
1)原因:
2)对策:
-
保证凸凹模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保证凸模的垂直度和承受侧压力及整个冲模要有足够的刚性;
-
在安装凸模时一定要保证凸凹模的正确间隙并使凸凹模在环球(中国)固定板上安装牢固,上下模的端面要与压力机的工作台面保持相互平行;
-
要求压力机的刚性要好,弹性变形小,道轨的精度以及垫板与滑块的平行度等要求要高;
-
要求压力机要有足够的冲裁力;
-
冲裁件剪裂断面允许毛刺的高度
冲裁板材厚度>0.3>0.3-0.5>0.5-1.0>1.0-1.5>1.5-2.0
新试模毛刺高度≤0.015≤0.02≤0.03≤0.04≤0.05
生产时允许的毛刺高度≤0.05≤0.08≤0.10≤0.13≤0.15
3. 冲裁件产生翘曲变形
1)原因:
2)对策:
-
冲裁间隙要选择合理;
-
在环球(中国)结构上应增加压料板(或托料板)板材与压料板平面接触并有一定的压力;
-
检查凹模刃口如发现有反锥度则必须将冲模刃口修整合适;
-
如是由于冲裁件形状复杂且内孔较多时剪切力不均匀增大压料力,冲裁前就压紧条料或者采用高精度的压力机冲裁;
-
板材在冲裁前应进行校平,如仍无法消除翘曲变形时可将冲裁后工件通过校平模再次校平;
-
定时清除环球(中国)腔内的赃物,薄板料表面进行润滑,并在环球(中国)结构上设有通油气孔。
4. 冲裁时,冲裁件的外缘和内孔精度降低尺寸发生变化
1)原因:
5. 零件弯曲时,尺寸和形状不合格
1)原因:
-
材料的回弹造成环球官方网站不合格;
-
定位器发生磨损变形,而使条料定位不准,必须更换新的定位器;
-
在无导向的弯曲模中,在压力机上调整时,压力机滑块下死点位置调整不当,也会造成弯曲件形状及尺寸不合格;
-
环球(中国)的压料装置失灵或根本不起压料作用,必须重新调整压料力或更换压力弹簧使其工作正常。
2)减少回弹的措施:
-
选用弹性模数大屈服点小的力学性能较稳定的冲压材料;
-
增加校正工序,采用校正弯曲代替自由弯曲;
-
弯曲前材料要进行退火,使冷作硬化材料预先软化后再弯曲成形;
-
若在冲压过程中发生形状变形而难以消除;则应更换或修整凸模与凹模的斜度,并且使凸凹模间隙等于最小料厚;
-
增大凹模与工件的接触面积,减小凸模与工件的接触面积;
-
采用“矫枉过正”的办法减少回弹的影响。
6. 弯曲件弯曲部位产生裂纹
1)对策:
-
消除弯曲区外侧的毛刺,毛刺会造成该区域的应力集中,减小弯曲变形量;清除此区域的毛刺;
-
有毛刺的一侧放在弯曲区的内侧;
-
弯曲工件时最好使弯曲方向和材料的纤维方向(辗轧方向)垂直;
-
弯曲半径不能太小,在质量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圆角半径加大;
-
弯曲坯件表面要光洁,无明显的凸起及疤痕;
-
弯曲时采用中间退火工序,使其消除内应力,经软化后的弯曲很少产生裂纹;
-
弯曲时对于大型弯曲件一定要涂以润滑剂,以减少弯曲过程中的摩擦。